
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創始人兼CEO胡敏教授
新航道十年 用實力贏得信賴
10月16日,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迎來了她的十周年慶典。“新航道十年生日,十年風雨堅持,酸甜苦辣、悲歡離合、生死離別、人生百味,幾乎嘗個遍,但是今天,我們走過來了!”這是新航道創始人兼CEO胡敏教授慶典致辭的第一句話。
在成立整整十周年的日子里,全國三十多個城市的新航道教師、員工、學生及家屬代表,合作伙伴與各方賓朋歡聚一堂,共同慶祝新航道走過的第一個十年。雅思考試主辦方英國文化教育協會運營總監Michael·King、Kaplan國際英語語言培訓執行董事Erez·Tocker也到場致辭,他們見證了新航道的成長與發展,期冀新航道更大的突破與超越。
從十年前錦秋知春的民居里,第一批學生——3個班僅7名學生開始,到如今新航道英語培訓、留學服務、圖書出版、加盟合作等領域不斷引領行業標準,下轄教育文化發展公司、英語語言培訓學校、留學服務中心等40余家分支機構,在全國主要城市開設35家分校,自主研發出版圖書400余種,培訓雅思、托福、 SAT、基礎能力英語學員等超過200萬人,新航道用實力贏得了家長和學員的口碑與信賴。
未來10年,新航道將繼續在“廟堂英語”和“江湖英語”之間尋求平衡和突破,堅持做英語培訓行業的“守望者”,把學生引向“英語能力”這一正確航向,最終讓學生們收獲“高能高分”。面對國內英語教育改革,行業內外各有忐忑,胡敏教授則認為,英語改革是時代的呼喚和需求,改革之后英語的地位在高考中不是被削弱而是更重要了,新航道會一如既往專注于英語教育事業,引領英語學習進入高能高分的時代,并更加注重開拓中小學“英語能力”提升培訓領域,加強線上與線下教學深入融合的突破,強化教學和服務體驗特色,繼續鞏固和擴大市場份額,滿足并引領市場需求。
胡敏,最有價值的夢想:中國學生學英語走進“高能高分”時代
不可否認,英語學習是中國學生投入時間、精力乃至費用最多的學科之一。但是,中國的英語教育、教學效果卻屢遭詬病。啞巴英語、高分低能……成為中國學生英語學習的“標簽”。
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創始人兼CEO胡敏教授和他的團隊一直致力于改變這一狀況,在行業中首次提出英語“高能高分”的概念。胡敏將“高能高分”看做是自然發展規律,是對于語言學習本質的回歸,并堅信只要通過科學的學習方法,中國學生英語學習也必將進入“高能高分”的時代。
學習方法呆板 造就高分低能
在長期的英語教學研究中,胡敏發現,英語教材本身并沒有問題,出問題的是呆板學習方法:死摳語法,鉆牛角尖;狂背單詞,不會運用。
在整個傳統學校英語學習過程中,英語教學被當成一個對英語習題和試卷的教學工作,高中階段特別明顯。在分數的引導下,很多學生和家長潛意識里以為英語考試成績高就一定等同于英語技能強,于是整天做試題,找出“打勾”規律……結果,即便考到一定的分數,也不一定就具備英語能力,甚至根本無法用英語交流。
高能高分 才是理想學習境界
既然中國英語教育出現了“高分低能”的現象,那么扭轉這一現象的根本就是分與能的轉換。
胡敏認為,當代中國學生英語學習現狀做一個描述大致可以分成三種,即高分低能、高分高能和高能高分。他用武術來形容英語的分與能的關系:能力就像武術的內功,而分數就像武術的招數,高分低能就像武術表演者,可能十八般武藝樣樣會耍,真正到了搏斗的時候無法派上用場,這是應試教育的結果;而高分高能則是精通十八般武藝,經過多年的修煉而成,這是一種由外而內、被動式學習英語的結果;而高能高分才是由內而外,先修煉內功,再結合一定的招式就能夠瞬間制敵,這才是理想的英語學習境界。
成功辦學十年 高能高分獲市場認同
胡敏認為新航道第一個要改變的,就是中國英語學習者的態度和方法。他說:“很多人不知道英語最終是要學以致用的,以至于出現很多‘重技巧,輕能力’之類的錯誤教育理念。新航道希望能教大家一些正確的學習英語方法,實現高能高分”。
除了在課堂上提供最實在的教學內容,注重打下扎實的英語基礎外,新航道的“學術性”還體現在教材和教學體系的自主研發工作上、在胡敏的高度重視下,隨著大筆資金投入,新航道擁有了自主研發的教材和教學體系。現在,不僅在中國大陸、香港、臺灣,韓國等地都能見到新航道的書,“胡雅思”已跨出國門,成了知識產權領域的“國際品牌”。
在其他培訓機構大班時代盛行的狀況下,新航道另辟蹊徑,使用了10人的小班。在所有人都在熱鬧享受快餐文化的時候,推行精品小資的咖啡廳,這使得新航道的業務產品區別于同行的業務產品,比大班教學更精細,老師對學生的關注更多。
目前,新航道成功辦學10年來,新航道市場的認同證明新航道“英語高能高分”和自主研發教材具有強大的競爭力。胡敏也正在追逐著自己的夢想,那就是“做中國最好的英語教育培訓機構”。

(原文摘自:http://dzb.jinbaonet.com/html/2014-10/30/content_274081.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