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臉選外教遠遠不夠。首要的標準是外教的英語是否足夠好。還要看外教來自于哪個社會階層、有沒有學歷學位、受教育的程度有多高。也要考慮這個人持什么樣的簽證在中國工作,只有持工作簽證才行。最后,是否具有教學技能、是否愛孩子,也是考核外教是否合適的軟指標。
最近,李慧(化名)所在的家長群討論得很熱烈。起因是一位家長想為孩子聘請一位外教。這是一位不會說中文的荷蘭籍(母語非英語國家)的外國人。群里的媽媽們表示出了極大的熱情,大部分家長都贊成并支持,他們認為不圖學什么,能聽外國人說話也是好事。但是李慧犯了難:對于從來沒有接觸過英文的孩子,這是好事嗎?怎么判斷這個外國人靠不靠譜?
零基礎幼兒外教課靠譜嗎
一天下午3點,外教正在給幼兒園中班的孩子們上英文課。當天是班上一位小朋友的特別日,他在生動地跟大家講解賽車運動。用英文演講,背后顯示的是全英文的PPT。原來,11月的活動課主題是:運動。每天一個孩子,向大家講解自己喜愛的運動項目。
這是記者在雙清國際學校見到的一節外教課。作為清華大學出版社兒童發展研究中心直營的學校,外教授課是該校的特色。
雙清國際學校校長姜秋云說,幼兒接受英語教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雙清國際學校,孩子正式入園前,首先會讀預備班,時間在2個月左右。在這期間,孩子們的英文課是由中國教師來上的,上課過程也是全英文授課,幫助孩子們完成英語的前期積累和準備。此期間的關鍵,不僅是英文語言的適應,還有情感上的溝通,中國教師在課間與孩子們的情感培養相比外教來說更有優勢。當語言與情感交流都沒有問題時,再進入全英文環境,孩子就不會在心理上有交往恐懼了。
在小班,外教從簡單的溝通工作開始,比如親近孩子、握手問候、參與游戲,到組織生活中的喝水、排隊、戶外活動等環節的語言交流。孩子從接受外教的外貌開始,逐漸接受另一種語言文化。外教的課程是逐步介入的,從1周2次,增加到1周3次,最后是1周5次。到了中班,基本上就可以全程由外教授課了。
姜秋云認為,在第二語言的學習過程中,要杜絕用中文翻譯。否則,會讓孩子更依賴中文教師的翻譯,孩子就不自己嘗試理解了,對英文的理解能力和聽力、應用能力都不會有顯著提高,外教課也失去了意義。
中華女子學院兒童發展與教育學院副院長余珍有教授在幼兒外語教學方面有多年研究。“外教會不會中文不是關鍵,如果外教中文是半杯水,可能效果更糟,因為他不能用準確的中文向孩子解釋英文,會誤導孩子”。余珍有說。
余珍有認為,年齡小的孩子,如果有條件,可以在低年齡段接受外語熏陶,有助于他們學習一門新的語言。對于有人質疑,是否會造成孩子語言混亂,余珍有認為,這要求父母、教師語言一致。比如父母雙方,一方說英文,一方說中文,那么說英文的一方就持續說英文,說中文的一方,持續說中文,這樣不會造成孩子混亂。孩子在2歲時,會有語言滯后期,會暫時出現語言混亂,但這是自然現象,很快能結束。
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總裁胡敏認為,零基礎幼兒是可以直接上外教課的,但孩子學英語應該以使用為目的,而不僅僅是學習英語知識。零基礎的孩子在上外教課的過程中,可以通過豐富的教學內容和活動,加強和外教語言交流。“孩子一開始接觸外語時,就應該強化學習外語的目的,能用簡單的外語進行交流,對孩子將來的外語學習是大有幫助的”。胡敏說。
但是胡敏也補充強調,外教在英語教學中確實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母語是英語的外教在教授語音語調和語言用法時確實會更加標準和地道,當然這也要取決于外教本身的素質和素養。
幼兒園聘外教有沒有標準
《鄂爾多斯一幼兒園非法聘用“黑外教”被罰1萬元》《幼兒園外教竟是“黑戶”沒教學資質簽證早過期》……類似的“黑外教”新聞不斷。
近年來,不少幼兒園或者幼兒教育機構,聘請外教,并以外教授課、“雙語教學”為招生噱頭。但是,幼兒園聘用外教有沒有標準?什么樣的外教才有資格教孩子?
姜秋云告訴中國教育報記者,目前不少私立幼兒園推出“雙語”教學,都是為了增強自己的競爭力,凸顯自己的辦園特色。隨著家長越來越重視幼兒園是否有外教,私立園聘請水平參差不齊的外教裝點門面的情況也不少。
余珍有認為,幼兒園或者培訓機構聘請外教,最看重是否來自英語為母語的國家。“這關系到孩子學到的語言是否是正確的,如果是有匈牙利口音或者非洲口音,以后很難糾正”。其次,應該考慮是否是學教育出身的,也就是說,有沒有教師資格,會不會教小孩子。“我們請外教,是希望能學到西方教師與兒童交流的經驗和方法,如果這個外國人不是學教育的,僅僅只是會說英語,他做的可能與中國人沒有多大差異,我們為什么還要花高薪聘請他?”
姜秋云認為,多數家長關注外教,只看是否長著一張外國人的臉,但這遠遠不夠。首先要看外教的英語是否足夠好。其次,還要看外教來自于哪個社會階層、有沒有學歷學位、受教育的程度有多高。外教的文化修養和教育素質,決定了語言輸出的質量。再其次,還要看外教來自英語母語國家的哪個地區,外教最好來自口音好的地區。最后,還要考慮這個人持什么樣的簽證在中國工作,只有持工作簽證才行。“如果沒有工作簽證,其他任何類似旅游簽證、商務簽證、留學簽證等都是非法用工,也就是所謂的‘黑外教’,是不受法律保護的”。姜秋云說。
李慧孩子所在的是一所公辦園,記者發現極少有公辦園聘請外教。有一位公辦園教師告訴記者,一方面是對外教的資質審核更嚴格,另一方面是因為聘請外教費用高。余珍有認為,公辦園的學校經費支出,是按照生均費用支付給幼兒園,目前沒有給外教的開支。另外,公辦園的辦園性質是普惠性的,不可能向家長高收費,這樣就沒有辦法承擔外教的費用。
胡敏認為,目前不少私立幼兒園推出“雙語教學”和“半天外教授課”等內容,既是市場競爭的結果,也從側面反映了家長對孩子的殷切期望,希望孩子能早一點接觸到外語學習,提升孩子將來在學業中的競爭力。但是并非每個幼兒園都有實力去開外教課。能不能招聘到合格的外教?幼兒園對外教的授課有沒有教學管理?這些都是幼兒園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不能單純為了面子去開設外教課程,否則有可能得不償失。
學外語還應有體系成系統
讓李慧犯難的問題是,幼兒園外教,會說英語的外國人就行嗎?按其他家長的想法,反正只是讓孩子有個英語的氛圍,聽聽就可以。真的嗎?李慧有點不確定。
對于這個問題,姜秋云認為,除滿足以上說過的4個聘用外教的標準之外,姜秋云更為看重的是,外教有沒有愛心,有沒有良好的行為習慣,有沒有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我們要求外教不能抽煙、不能酗酒,工作時間不允許飲酒”。姜秋云說,曾經有一名外教,挺優秀的,但是有一次前一天晚上飲酒過度,第二天昏昏沉沉來到了學校。“后來我們堅決辭退了他,因為他會給孩子們造成不好的行為示范”。姜秋云也遇到過不靠譜的外教:哪天心情不好就不來上班了,頭腦一熱就跑出去旅行了。持這種工作態度的外教不能用,因為不能保證教學的連貫性和實際效果。有些外教來中國的目的是旅游或者上學,簽合同是1年,但可能干幾個月就走人了,他只是隨便找個工作增加些收入,而最首選的就是幼兒園了,因為大多數幼兒園和培訓機構沒什么門檻和要求,是個老外就行,會說外語就行。至于教學效果和質量,普通家長也很少關注。
“一個教育機構,不論是幼兒園還是語言培訓機構,在聘請外教時,除了需要滿足國家法律方面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考查擬聘的外教是否具備教師的資質和經驗”。胡敏說,新航道“派樂多快樂英語”是專門針對青少年的英語培訓,他會親自為孩子們挑選外教。胡敏說,自己很看重他們的受教和從教經歷。“是否接受過幼兒教育的專業學習和從事過幼兒教育的工作,都是我考慮的重點。這些決定了外教是否了解幼兒心理學和幼教教學法,沒有這些專業素質,很難說是一名合格的幼兒英語外教。不是只要英語為母語,發音地道就一定是個好的外教”。胡敏說,打個比方,現在讓一個漢語很標準的中國人去教外國的孩子學中文,如果他根本沒接受過教學的理論學習與實踐培訓,他有可能成為一個合格的中文老師嗎?
教學技能也是外教的基本功。“不是只要是外國人就能給孩子們上課”。姜秋云說,他還需要有技巧,熟悉孩子,愛孩子,讓孩子愿意學。不光教孩子語言技能,還要和孩子們交朋友,讓孩子們更自信,更愿意去開口說。最關鍵的是應當依賴于教育體系,選擇優質的教育資源和體系,在優質的體系下有整套的標準化教學方案、管理統籌和考核標準,才會使引進優秀人才(外教)更有意義。
這一點也得到了胡敏的贊同。他認為,孩子的英語學習不能僅僅依靠教師,不管是外教還是中教,還需要有一套科學的教學體系。立足于完善的教學體系,教師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孩子的啟蒙教育非常重要,但現在的兒童英語教材多是從海外引進的舶來品,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孩子幼小的心靈植入的全是西方文化,這也非常可怕”。胡敏說,可以考慮一些本土研發的、融合了中西方文化的教學內容,讓雙語教學名副其實。
記者 張春銘

(原文鏈接:http://www.jyb.cn/world/gjgc/201412/t20141219_607967.html《中國教育報》2014年12月19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