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9 16:41:34來源:新航道作者:新航道
摘要:美國名校錄取標準概括而言就是:硬指標+軟實力,一樣都不能少,而且都要突出。所謂硬指標就是出國考試成績:托福/雅思、SAT,GPA(平時學業)成績。
不久前,福州一位高三男生因狂愛吃泡面而被全美排名32的名校羅徹斯特大學錄取,這名學生從小就愛吃泡面,他幾乎嘗遍了各國泡面。在申請美國學校時,他把這段經歷加了進去,其獨特的經歷吸引了招生官,被稱為“泡面哥”。
其實類似“泡面哥”的案例早已有之,在我看來,他只是美國名校錄取標準的一個縮影,“泡面哥”的春天不是吃出來的,而是“有備而來”。如果我們將目光始終盯住在“吃泡面”這個特點,而忽略了“泡面哥”身上其它真正被美國名校吸引的因素,那我們就“管中窺豹,只見一斑”了。
留學應有的放矢早做準備
美國名校錄取標準概括而言就是:硬指標+軟實力,一樣都不能少,而且都要突出。所謂硬指標就是出國考試成績:托福/雅思、SAT,GPA(平時學業)成績。就拿“泡面哥”來說,他的SAT取得了2300(總分2400)分,屬于出國考試高分學員。此外,福州一中的相關負責人也表示,王同學的成績在學校確實是比較優秀的。可以說如果沒有這些基礎“硬指標”的優秀,我想他是很難被名校錄取的,因為這是基本的門檻。
近幾年,留學生潮趨勢加劇,競爭激烈,美國名校錄取需要的語言成績也自然而然“水漲船高”。據中國教育在線《2014年出國留學趨勢報告》顯示,2013年,僅有4.96%的中國考生的SAT成績超過2000分,只占極少的一部分,而65.63%的美國前50名院校要求申請者的SAT成績在2000分以上。同樣,美國排名前50的大學中,有45.83%明確表示申請人的托福成績需在100分以上,從學術能力上來說,絕大多數中國學生不能達到美國名校的錄取要求,在美國名校申請中競爭力較低。對于母語為非英語國家的學生而言,要想取得語言考試高分,需要長時間積累。根據“10000小時成功理論”,要想達到在國外學習、生活所具備的英語條件,人們至少需要4000個小時的學習和練習。因此,盡早準備是取得英語能力的必要條件。否則沒有這些硬指標,再漂亮的個性也很難躍進大學招生官的視野。不僅如此,“泡面哥”的獨特經歷還有兩個特征:一個是時間:從小就養成的愛好;一個是深度:嘗遍了各國泡面,通過泡面對各國文化有了不同的理解。這些軟實力同樣需要早做準備。蜻蜓點水、應付準備的個人經歷只會在美國面試官面前原形畢露,并且蒼白無力。
“個性”背后其實是“醉翁之意”
正因為“硬指標”是必不可少的門檻,所以一向以善于考試著稱的中國學生都在不斷地提高考試成績,然而可以確定的是,在同等條件下,申請同一所學校的學生中肯定不乏成績都優秀的學生,甚至分數相同,因此邁進門檻后,拼的更是軟實力!
其實每一個學生都有個性,而同樣每一所學校都有自己的錄取標準和喜好傾向,所謂醉翁之意不在酒,很多人也許有“泡面哥”類似的經歷,但是并非所有的人都可以像他那樣近乎狂熱,這名學生從小就愛吃泡面,他幾乎嘗遍了各國泡面,這已經成為他的一大興趣,而從時間和深度上,他讓人看到了內心的執著和追求。這種對于興趣愛好的執著精神才是名校在錄取中的“醉翁之意”。顯現的學生個性遇見潛在的醉翁之意,結果一拍即合!不論是學術能力、創新能力、領導潛質、團隊協作、社會責任感等等,這些潛在的能力往往正是通過我們一些日常生活和成長的細節與故事來體現,幾乎所有我們能夠想到的考量個人的要素都是美國名校錄取的重要參考標準。
新航道曾輔導過一個學生,第一次申請時被心儀的一所美國大學拒絕了,但是他非常喜歡這個學校的食品工程專業。后來我們跟他深入溝通后發現,這個學生有一個特點,就是他對食物特別有研究,經常跟同學、老師一起談論美食。不僅如此,他還有個特別的愛好:看電影。大家可能不會覺得這兩者之間有什么關聯,但是這位同學看電影的目的不是為了去研究演員的演技,也不是為了欣賞導演的才華,而是為了尋找電影中的美食。他會把他看過的所有電影中出現的食物記錄下來,然后再通過書籍、網站查找各種資料,比如菜名、做法、特色、品嘗方法、文化內涵等。他也寫了很多東西,最后整理成一本小冊子,叫《電影美食》。為了跟更多同學分享,他在高二時成立了一個社團,定期組織大家一起看電影,發現電影中的美食并討論,定期出版《電影美食》雜志,還拿到市面上去銷售,銷售情況還不錯。
后來我們建議學生給學校寫一封信,著重講述了他在美食上的一些經歷。他寫道:“進入大學后,我想做的不是組織同學們一起看電影,品美食,而是將中國的美食、中國的飲食文化帶到美國,也會將美國甚至其他國家的美食與文化傳播到中國。”他幾乎成為一位美食文化的傳播使者。教育分享與文化傳承,這不就是國際教育的意義嗎!后來,學校重新審核了這個學生的申請并錄取了他。這個學生喜歡的是食品工程專業,因為他的獨特經歷,學校認為這樣的同學在學校資源的幫助下一定能夠成為未來行業精英與文化傳播者,而他們渴望培養的就是這樣的學生,所以錄取是情理之中的事。
對于興趣近乎狂熱的追求
近兩年,我們談得最多的是夢想,什么樣的夢想最有價值?堅持住的夢想最有價值!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一個對于興趣近乎狂熱追求的人,也必定是一個對于夢想能夠始終堅持的人,而堅持是成功必不可少的基石。
香港大學面試主考官表示在錄取的過程中,會優先考慮:申請人的高考總成績、高考英語成績和面試中的綜合表現。同時他們更希望看到學生最自然和真實的一面,如果了解不到學生的個性所在,港大是不敢要的。為什么?很簡單,因為大學里不希望他們的學生今后碌碌無為,而是希望學生走向社會后成為各行各業的“領袖”人才。這種個性其實背后反映的就是每個人身上的獨特性、特長、興趣愛好,學校在錄取中真正看中的正是學生對于興趣愛好的熱情和執著。
其實,不論是中國大學還是美國的名校,目標應該是一致的,大家都希望能夠培養出未來的成功人士——各行業精英和領袖人才。因此,在錄取的時候自然而然大學要去發現學生身上具備的成功的潛質。縱觀那些成功人士,他們身上都具備了一種“對于興趣近乎狂熱的追求”的品質,比爾·蓋茲、喬布斯都是這樣,正如奧普拉·溫弗瑞所言Follow Your Gut, and You Will Be a Huge Success追隨自己的心聲,你們一定會成功!
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美國名校錄取標準,對新時期下的中國青少年而言,更是一種個人成長的勉勵與成功的啟發。
關注出國留學,關注雅思培訓,托福培訓,關注上海新航道!
免費獲取資料
免責聲明
1、如轉載本網原創文章,情表明出處
2、本網轉載媒體稿件旨在傳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該觀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3、在本網博客/論壇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