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8 12:31:40來源:新航道作者:新航道
摘要:播種夢想,培養自信有主見的國際化領袖
播種夢想,培養自信有主見的國際化領袖
胡敏在5月14日上海國際高中教育展上的演講稿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下午好!從1994年開始,聯合國就規定了每年的5月15日為國家家庭日。也就是International Day for families。這也是我們為什么會選擇今天在上海,明天在北京舉行這次論壇的根本原因。上海作為中國最大的國際化中心城市,在經濟、金融、貿易、科技、和教育各個方面,都處于全國領先的地位。同時對于優質的國際教育的資源的需求,也是最為強烈的。我們對這次論壇的策劃,乃至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的工作目標,也是希望為所有的家庭,提供開放的平臺,好的教育服務,幫助更多的家庭和睦、幸福和進步。所以我們選擇今天,在這里與大家相聚。
現在國際教育論壇應該是有很多,但是我們作為主辦方來說,希望能夠做出自己的特色。我們不僅僅關注孩子的成長,我們更關注家長、家庭,在孩子的國際化成長中,可以做什么。我本人從事教育工作三十多年。創建新航道也有十二年,一方面我體會到在全球化背景下,家庭對于培養孩子,成為國際化人才的重視,應該說是前所未有的。如果說過去的家長,是為了砸鍋賣鐵,也要送孩子上大學。那么今天很多家長,很早就開始準備孩子到世界發達國家和地區,去接受優質的國際教育資源。大家都渴望遵循一個基本的規則,那就是早決定、早規劃、早行動。正如我們剛才在視頻里看到的這些家長們一樣。
另外一方面,我們又感覺到在國際化人才的培養過程中,家庭教育存在著嚴重的缺失。今天的家長正經歷著全球化的挑戰,包括快速變革帶來的壓力和迷茫,變化太快以至于我們都感覺跟不上。于是我們就決定,把孩子交給學校,交給專業機構,有的家長認為,我們想方設法讓孩子上國際班,去國際部,讀國際學校,拿一張機票,去國外接受國際教育就可以了。但是對于到底什么是國際發展人才,以及家長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的角色,可能反而沒有思考的太深刻。從我們內心來說,我們堅定地認為,培養國際化領袖,家庭教育應該是大有作為的。應該是什么樣的作為?我跟大家主要分享三點。
第一點,就是播種夢想,孕育奇跡。我們都很喜歡談夢想,一粒種子即便是再小,也能夠不畏干枯,爭破千斤,破土而出。一個夢想即便是再小,也足以沖出現實的牢籠,隨著歲月而成長。只要心中有夢想,我們就能夠從內心獲取更強大的力量。即便這個力量再小,一切的困難也都會讓你感覺到,在你的勉強會低下頭來。
大家有沒有關注到,前兩天也就是5月11號,中國青年報發了一篇文章,何江登上哈佛大學畢業典禮講臺的所謂中國大陸的學生。當時這篇文章出來以后,我們第一時間,采訪了寫這篇報道的資深記者。她的名字叫王燁捷,我們采訪他,他說到,這個主角,這個何江同學,他是在湖南的農村長大的。上大學才是第一次進到城里面,但是他從農村怎么樣能夠奮斗到哈佛大學的畢業典禮呢?就是馬上5月26號,要舉行的哈佛大學的畢業典禮上面,有兩個人將會發表演講。一個是這個湖南農村的小伙子,另外一個是著名的世界級的導演,史蒂芬斯皮爾伯格,將由他們成為演講的嘉賓。
我們跟記者聊到這些信息,大家看看家庭教育到底對這個農村孩子產生什么影響。大家知道,現在中國的教育實際上有三大巨大的挑戰,第一個挑戰是應試教育,第二個挑戰是教育資源的不均衡,第三個挑戰,家庭教育的嚴重缺失。我們可能會為了去克服應試教育的這個問題,這座大山。我們也要去想辦法解決教育資源不均衡的這個問題。我們會把目光投向國際教育更大的舞臺。
但是不管怎么樣,我們有沒有想過家庭教育它會起到什么作用?實際上在教育資源極其缺乏的情況下,家庭教育,是要狠狠地抓。比方說像農村里面,它的教育資源比較缺乏。但是這個農村娃的他的父母親,地地道道的農民,他的作為,在家庭教育的作為,我相信今天,一定能夠震撼到大家。何江的父母親,沒有像其他農村里面的絕大多數的父母親到外面去打工,他們沒有選擇這條道路。而是選擇了留守,守在孩子的身邊,十幾年如一日,每天晚上在孩子睡覺之前,天天都給他的兩個孩子講故事,每天都講故事。
在我看來,父親每天在孩子睡覺之前講故事,我就認為是播種夢想的種子。每一個故事,都會在他幼小的心靈中發芽,甚至生根開花結果。所以我們可以這樣說,不同的家庭教育作為,就會創造不同的孩子的未來。如果我們要真真實實,讓孩子有一股內在的強大的驅動力,有一種(13:42英文)這個才是他可能真正的夢想的力量,帶著這種力量,才能夠走得更遠,飛得更高。
第二個方面,家庭教育的作為是什么?是培養孩子的成就動機。我們要為孩子成為國際化領袖,或者是說國際化領袖通俗地講,就是國際化杰出人才,這就是國際化領袖的意思,就是國際化杰出人才。那么為孩子成為國際化的杰出人才,要創造引爆點。心理學方面有一個專業的術語,叫做成就動機。什么意思?個人只有當他確定自己的目標,認可他自己的方向,這個時候,他的戰斗力才是最強大的,他才有最大的可能,迅速地能夠努力地實現他心中的目標,獲得一種社會驅動力,一種成就感。也就是說當孩子有這種強大的成就動機的時候,他就會更加刻苦,自動自發,而不是每天父母親在后面追著他趕著他,對他提無數的要求。
我跟我愛人都是從事英語教育工作的,剛才主持人也有介紹到,實際上我跟大家講,我是誠惶誠恐,平時我比較淡定,因為今天有一個特殊的嘉賓,所以就顯得特別緊張。這個特殊的嘉賓是誰?就是剛才主持有介紹到的,咱們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家庭研究院的院長,陳采霞老師。我們是夫妻關系,可以在這兒跟大家打個招呼。
我們兩個都是1979年上大學的,都是當年的少年大學生,我們兩個都是15歲上的大學,19歲大學畢業,開始教書,1983年??次覀兊臉幼?,也應該是越過越年輕。為什么這樣說?坦率地說我們覺得,比方說現在,我們在新航道在全國43家機構,全國也就4000多名正式的員工,每年培訓出國留學的人次,去年的人次是接近15萬人次,專注英語國家,雅思、托福、SAT、ACT,這方面的培訓。但是大家有沒有感覺到,我至少覺得,我每天會很開心很高興,我愛人也是這樣子。我們的工作強度非常大的,一年365天,我至少有一半的時間,應該說是空中飛人。但是我會感到很快樂,為什么很快樂?因為在家里面,我們兩口子對孩子的教育,應該說還是比較成功的。當然這主要的功勞,可能80%甚至更多,可能是我愛人的貢獻,就是孩子媽媽的貢獻。所以今天她在場的時候我會緊張一些,因為她可能待會兒跟大家分享的時候,會顯得底氣更足,因為我們的孩子,原來是清華大學附屬中學,在上高中的時候是校長助理。在清華大學附屬中學畢業以后,直接到美國去上大學。因為那個時候比較早,左手高考,右手留學,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思想都放開了,都想明白了,直接奔著這些發達國家地區去留學了。孩子畢業以后,到美國讀本科,三年的時間,拿了兩個本科學位,一個是金融一個是會計,還輔修了一個專業計算機科學。后來學了這兩個專業,本科學位以后,他后來覺得這個知識結構,可能不是最佳的組合。在現在發展快速的時代,科技日新月異,甚至可以說科技主宰引領世界的時候,他覺得他有必要去接觸到高科技。他再花了兩年的時間,再讀了一個專業,就是電子工程。也就是說5年的時間,讀了三個本科學位,輔修了一個計算機科學的專業,這就是他的5年的時間。
另外他后來想一想,本科畢業,不管拿幾個學位,覺得還是不夠的,后來又讀了一個碩士,金融工程碩士。讀完書以后,現在已經工作兩年了,他是1990年出生的,工作兩年了。非??欤?年的時間里面,拿了3個本科學位,一個輔修專業,還有一個碩士研究生,現在任職的單位在紐約世界500強的企業,在華爾街,在德企做管理執行工作。應該說他走過來的路,應該比較通暢的,所以我們覺得在家里的幸福指數比較高。說實話,咱們今天是周末休息的時候,犧牲休息的時間,大家都是為了家庭的夢想孩子的教育,希望能夠讓孩子,盡快地融入到現在這個國際化的全球一體化的新的時代。
說到這里,所以要提到孩子的事情,我提到它的意思是什么?我提到他的意思是什么?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是怎樣去讓孩子有一種成就動機。比方說他去美國做交換生,參加21天的交換生的項目,去了以后,回來后發生變化了,他找到了方向。在2007年,2008年的時候,他毅然決然地決定放棄國內高考,直接到美國上大學。因為他去美國的21天里面,他受不了美國大學的那種刺激,他在清華大學晃來晃去,在那里讀高中,在大學校園里面是隨時可進可出,每天中午吃飯的時候,在清華大學的大學生食堂吃,那應該是每天受到了很大的刺激了。受到清華大學的刺激,后來他受到了更大的刺激,對不對?實際上是源于他的這次美國的經歷,或者說的更大一點,這國際的經歷,21天。回來以后他提出了一個要求,是他自己提出來的,他說我想到美國上大學。實際上我們兩口子,實話實說,我們一直長期以來,內心渴望,孩子能夠盡快把這句話說出來,因為我們在家里的教育是比較平等的,比較平和的,我們更愿意去傾聽孩子的聲音,而不是說讓你干這個讓你干那個,完全我們說了算,不是這樣的。所以孩子一提出來,他要到美國上學的時候,我們就覺得,他自己有一個強大的動力。當時我們兩口子就說,那很簡單的一件事情,你先把標考成績考出來,一個是當時的托福,再一個是當時的SAT,把兩個成績拿出來,然后我們再說。
但是有沒有注意到,孩子不是那么簡單,當他自己認識到,這件事情是非做不可,他的動力是最堅強的。果然不錯,在一年的時間里面,把兩個標考的成績,都考的非常好。像這種情況下,因為他自己有了動力,自己有了追求有了成就感。包括后來,他上了大學,本科的時候讀的專業,他是UIUC是香檳分校,后來讀的研究生,是麻省理工,都是上的比較好的,或者是頂尖的學校。我相信他在里面,都是不斷地給自己設定目標,要有一種成就感一種目標,這么一種追求,這個實際上就是在孩子成為國際化杰出人才,或者是國際化領袖的過程中,我們要為他創造這種引爆點。讓他的爆發力能夠爆發出來,實際上這個時候家長在旁邊要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讓他在這個節點上,很自然地,很暢快淋漓地進行一場大的爆發,讓他插上夢想的翅膀。就是說,這樣的話,我們才能創造機會,給予刺激,加以引爆。
很多時候我們可能沒有想清楚的,以為把孩子送到國外讀書,拿一張文憑,就這么簡單,這就是國際化教育。不是這樣的,實際上我們更著眼于他長遠的一種發展的目標。
第三個方面,家長的作用是什么?實際上我們剛才或多或少涉及到了,那就是家長做好參謀,而不是指揮官。要培養自信有主見的國際化杰出人才。有一次暑假,有一個山東的家長,帶著他的孩子,到新航道來進行咨詢。我可以給大家,現在把那個畫面描述清楚。這個家長可以說,如果他不是家長,是一個年輕人,或者說他愿意放棄現在的崗位,到新航道來應聘的話,他直接可以出任新航道的國際教育方面的顧問的這種職位。為什么?他整個都把它研究透了,他就已經是專家級技術水平了,都琢磨透了,孩子跟在后面一聲不吭,家長就來咨詢這個課程,學什么課程,怎么一個學習計劃這樣的規劃。孩子很拘禁地跟在后面,當時因為職業習慣,因為我是做教育的,我最根本的是要關注到孩子本身,關注到個性化的孩子的方方面面。所以當時我說,家長這樣子,我可不可以問你孩子一個問題?因為從頭徹尾都是家長在說,后來家長說可以,那我就問一個問題。我說我想問你的一個問題是,你想出國嗎?你想出國嗎?孩子你想出國嗎?孩子支支吾吾的,眼光在游離,在他父親的身上,在一旁的老師工作人員的身上,沒說話。像這種情況,實際上意味著什么?根據這個畫面應該推斷出來,實際上也就是什么,孩子是猶豫不決,不知所措的,他不知道怎么回答。因為所有的一切都是家長包辦的。
現在國際教育的趨勢,大家可能沒有意識到,我今年感覺是特別強烈的,我可以跟大家描述一下,您是在上海,但是我是在全國,我從北京走向全國各個地方,包括在英語國家也去看了。今年的趨勢已經到了二線城市,三線城市,所有的機構搞這種國際化教育論壇,還有國際教育展,基本上都是場場爆滿,今年開始。為什么是這種局面?大家有沒有看教育部這兩天公布的官方的數據?今年的準備高考的,應該都是報上了吧?國內高考的。拿北京來說事兒,北京連續十年高考人數下降,一年一年往下走。全國也是很普通的,持續下降,中間沒有反彈過,一直往下走。為什么?當然一個方面,客觀地存在,可能是出生率,當年的出生率可能少一些。但是更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因為孩子現在的教育選擇,已經是多元化了,因為現在這幾年的中產階級,在中國的崛起,大家的世界更加開闊了,經濟承擔的能力更加強勁了。所以會選擇更多的機會,這些孩子選擇到國外上大學。像這種情況下,但是我們要提醒的是,不能夠說任何事情,都是家長來張羅,一定要學會傾聽孩子的聲音,傾聽他的內心。當然我還會花一點時間講這個話題,為什么這樣做?也就是我們要充分地尊重孩子,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我們不做包辦,我們做他的參謀長,我們做一個參與者,我們是很好的幫手,我們是很好的朋友,應該是這種狀態。否則的話,坦率地說,就憑剛才這個孩子的表現,如果說哈佛大學,比如說它的六大標準來錄取,其中有個標準,叫做膽量,你有沒有這個膽量,有沒有這個魄力,去面對變化無常的一個世界,去迎接種種新的可能出新的挑戰。在這里面,顯然這個孩子,第一眼就看出來,不能夠達到這個標準的,所以第三個方面,我們家長的作為,父母的作為,應該是做一個參謀,而不是一個指揮官。
除了家庭教育的三個方面的作為之外,一個是播種夢想孕育奇跡,另外一個是培養孩子的成就動機,為孩子成為國際化杰出人才,創造引爆點,第三個在培養的過程中,家長要做好參謀長,而不是指揮官。要讓孩子自己說他有什么樣的想法,我們尊重他,來成就他的夢想。除了這三個之外,我還想跟大家分享一個可能是更重要的一個話題,我花幾分鐘的時間,跟大家把它講清楚。
我認為,現在隨著留學的現象,很明顯,留學浪潮一浪蓋過一浪的時候,實際上有相當多的家長,包括孩子本人,是沒有想清楚,為什么要接受國際教育的。為什么?在我看來,我覺得有一句話非常管用,我們看一看,正是這種巨大的投資,把孩子送到國外去上大學本科,在國內選擇國際高中,讓他提前適應做準備。國內的國際高中班,國際部國際學校,還有加上國外的四年,甚至加上研究生的話,可能150萬,甚至200萬以上的開支就出去了。您覺得作為教育投資,被人稱為是世界上最明智的投資,這個說法而言,您真的知道,您為什么要投這個資嗎?我覺得很多時候,答案是不切實際的。十個孩子里面,用我現在的身份,我和您一樣,我是家長,您的孩子就是我的孩子,我來跟您掏心掏肺地說,10個孩子里面,有3到4個孩子,是壓根就不應該出國的。知道嗎?為什么?他為什么要出去?他都不會想明白,照道理,我們是做這個企業的,您只要掏錢,我來幫您搞定,沒問題。但是做教育,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要講良心。教育的對象是人,是關系到我們家庭的未來,關系到我們社會的未來,關系到我們祖國的未來,關系到我們人類的未來。所以我們對每一個孩子,都要看清楚他適不適合出國留學,或者說如果他現在不合適,什么時候才合適呢?先要把這個問題搞清楚,為什么要出國留學。愛因斯坦說過一句話,(31:40英文)什么是真正的教育,我相信有的家長聽說過,再給我一點耐心,我再強調一下,真正的教育就是,孩子從校園里面走出去以后,忘掉了那些所學的知識系統,剩下的那點東西,就是真正教育,知道嗎?也就是要超越課堂,超越教材,超越考場,超越這一切,在這一切的東西,都可能過時,都可能發生變化。但是人的綜合素質,人的方方面面的整體的狀態,要在我們所期待的頻道上面。
怎么說?大家看,我給你三個理由。這三個理由,是我們這么多年以來,作為自己,作為家長,作為自己是一個親歷者,作為一個教育管理工作者,見證了很多孩子,我們總結出來的,真正讓我們覺得接受國際教育的真正價值在哪個方面。
第一點,找到孩子的興趣志向。就是教育的起點,孩子的興趣志向,為什么要把孩子送到國外去接受高等教育,為什么讓他提前上國際高中,朝這個方向去發展。因為我們國內的教育體制,確實存在著很多問題,盡管我們的政府,我們的國家領導人,他們已經不遺余力地加快改革的政策,這是讓我們倍受鼓舞的一種狀態,但是您的孩子,現在是不是能夠耽誤得起?所以我們會感覺到一種緊迫感,一種危機感在這個地方。在國外的大學里面,起碼的一點是,尊重孩子的興趣志向,你想學什么專業,你想讀什么書,你適合學這個還是不適合學這個,學了一段時間以后,你發現,開始喜歡的,并不是你今后勝任的,而你發現了更加有喜歡的地方,所以教育最大的價值,就是尊重孩子的本性。他喜歡什么,孩子做事情做的最漂亮的時候,一定是他熱愛喜歡做的事情,上大學也是一樣,接受高等教育也是一樣,這是起點。這就是前面講的,你的引爆點,引爆點是什么?現在在國內很多孩子上大學,你覺得他學的這個專業是他喜歡的嗎?你能夠引爆他的人生嗎?
第二個原因,挑戰孩子的無限潛能。這是教育的整個過程,整個過程里面是孩子在那里瘋狂地朝著他喜歡的方向,做他喜歡做的事情,學他喜歡的專業,充滿激情地去翻閱一本書,寫完一個作業,去參加所有的這種學習的活動。沒有天花板,這就是過程。孩子可以去挑戰他自己,不像我們在國內,很多時候上大學,一進大學,有沒有聽說隔壁老王,或者說隔壁的老劉,他的孩子在國內上大學沒畢業的。在國內上大學沒畢業的是奇葩知道嗎?奇葩中的奇葩對不對?高中畢業的,我們高考獨木橋,那是嚴進寬出,可以這樣說。但是國外的是寬進嚴出,所以這個過程是讓孩子覺得有強大的壓力,在國外學習的壓力,尤其上好學校,真的比在國內上大學要辛苦的多。
我前兩天在一個大學演講,我當場問一個同學,我說你們在國內上大學,你這一個禮拜里面,讀的書有沒有超過500頁?就是厚厚的一本書,一個月的閱讀量有沒有?沒有。一年讀了幾十本書?完全還是一種應試教育的一種延續,在大學里面,大學版的高中,基本上是這么一個說法,除了考試還是考試。當然我們說話要嚴謹一點,不能一概而論,在任何惡劣的環境里面,總是有一些杰出分子,與命運抗爭,最后他能夠脫穎而出,這個不是我們討論的常態,我們討論的是一種普遍現象。第二個問題,是挑戰孩子的無限潛能。讓他的大學生活學習過程變得充實無比個。
第三個是什么,培養孩子的社會工作能力。有沒有想明白?這就是終點,就是說孩子走出去以后,他能夠勝任職場上的需求。我們也是用人單位,坦率地說每天都有人來求職面試,一看他工作過,沒有工作過,您也是用人單位的領導老總,那是不一樣的。做過這個事兒,和沒做過這個事兒,上過班和沒上過班是不一樣的。但是在國外的大學體制里面,它是強調教學實踐活動,實習活動是必須的一個過程。大學實習甚至可以換取你的學分,知道嗎?
所以這三個方面,就是我覺得國外的大學能夠提供的東西,從起點找到孩子的興趣志向,尊重孩子的選擇。追隨他的內心,確定他人生的真偽。還有挑戰自己的無限潛能,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他一定是拼了命,鼓足了勁,玩,好好地玩兒,瘋狂地玩兒,學習也會瘋狂地學習,工作也會瘋狂地工作。這個時候,他是在快速地成長。最后因為他整個過程中間,會利用所有的時間去抓住相關的一些機會,鍛煉自己的工作能力,得到真正的鍛煉和成長,能夠學會擔當。這樣的人難道不是我們所期望培養出來的孩子嗎?這就是講,為什么要出國留學,接受國際教育,這三個問題,跟你的課本沒有關系,跟你的考場沒關系,跟你的考卷沒有關系,這些東西都是你離開大學的時候,走出校園的時候,在你的骨子里植入進去,在你的內心中,變得越來越強大,變得越來越富有,讓你的人生更加充實,讓你的夢想,真正能夠騰飛,這就是我們所期待的孩子的明天謝謝大家!
免費獲取資料
免責聲明
1、如轉載本網原創文章,情表明出處
2、本網轉載媒體稿件旨在傳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該觀點,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3、在本網博客/論壇發表言論者,文責自負。